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时政要闻>>内容
【新华日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织密全省系统“三张网” 蹚出联农带农新路子
发布日期:2025-01-20   来源:供销总社   浏览次数:   字号:〖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70年来,供销合作社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主动服务大局,在服务城乡群众、繁荣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省情农情,围绕“供”和“销”,以构建全省上下贯通、整体协调、高效运转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做大做强主责主业为重点,以省龙头企业为引导、市县社为平台、基层社为阵地,沿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三张网”路径,协同联动抓改革、防风险、促发展,为农服务树立新标杆,连续20年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第一等次,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展现了供销担当。

当好“田保姆”: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

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将服务由农资供应向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环节延伸,引领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2024年,全系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突破190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

一是紧抓农资供应,发挥主渠道作用。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加大农资仓储集配中心维护建设力度,探索渠道下沉,变“坐商”为“行商”,发挥156个农资配送中心、1.5万个服务网点作用,全年供应化肥370.7万吨、农药近3.5万吨,分别占全省施用量的60%、50%左右。2024年初,面向社会发布49家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其中8家入选全国总社重点保供企业。让农业持续绿色发展。组织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全年全系统开展肥药集采统配面积达890万亩,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超1.8亿件,约占全省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量的40%,占全国系统回收总量的五分之一;开展肥药集采统配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的县(市、涉农区)达62个,涉农县覆盖率81%。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开展一站式服务。加快培育主营业务突出、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社有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企业。依托全系统700多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352个生产性服务中心,全力保障“三夏”“三秋”生产。创新服务模式。省本级社有企业苏合农服“两端联动中间”服务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2024年,全系统培育1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创建订单产地。在宿迁、淮安等地创建全程服务产地,采取“企业+订单+合作社+农户”方式,提高粮食质量效益。创设区域中心。加强系统上下联合合作,与常州、泰兴等地供销合作社共建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实行全周期管理。探索打造涵盖生产种植、运营服务、分析决策等全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平台,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省本级社有企业天合云商被认定为2024年第三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了“1智慧农田+3平台+1决策中心”数字化管理体系,从播种到收割各环节实现标准化和智能化作业,有效节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各地供销合作社激活数字供销新动能,搭建农机服务信息平台,统筹调度农机资源;上线农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农资服务“进、销、存、用、回”全周期闭环管理;等等。

铺设“快速路”:完善顺畅联动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

坚持系统观念,促进农产品上行,加强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供销合作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全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515.6亿元,约占全国系统销售总量的十分之一;帮助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销售农副产品5.2亿元,约占全省帮促销售总量的十分之一。

一是标准化、可溯源,直供配送打通田头餐桌。明确“一年探索、两年试点、三年推广”的序时进度,发展“省级运营平台+区域配送中心+直供产地”直供配送模式,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支持系统社有企业与地方国企以及社会资本,通过自建、共建、加盟等方式建设区域运营公司和区域配送中心,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农产品收储、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服务。省本级社有企业苏合农产品集团在宿迁等地设立区域直供配送运营公司,出台直供产地认定办法,在全省布局一批农产品直供产地,已完成签约62个。

二是品牌化、延链条,产销活动衔接农户市场。线上,省供销合作社重点打造兼具公益性与市场性的“鲜丰汇”平台,自2021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累计销售超6亿元,其中帮助省内重点县区、片区和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销售农副产品超3亿元。线下,重点培育苏果超市等农副产品连锁企业90个、农副产品市场260个,省市县创新设立50余家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全系统累计设立消费帮促专区专馆专柜547个,新建新疆果品销售专区专柜368个。创新“交邮快供”融合模式,取得“便民+富民”双重效应,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全年全系统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3731.8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销售额808.9亿元。

三是规范化、提效率,立足城乡畅通回收再生。省政府印发的相关方案中,明确省供销合作社负责2项重点工作。省供销合作社把握政策机遇,召开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换届大会和全省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联合省商务厅等部门发文,进一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在城镇,培育以省本级社有企业物联集团为代表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58家,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推动昆山商厦成为全省苏新消费·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以旧换新专项活动销售企业。在乡村,按照“定点回收、分类整理、集中转运、专库储存、无害化处理”要求,开展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服务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现有再生资源、“两废”回收网点5000余个。

延长“生命线”:打造平急两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

按照“平时运营、应急保供”原则,围绕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保鲜储存运输中难点痛点,集聚全系统134家冷链物流企业和社会资源,加强冷链仓储设施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强化运营管理,形成省级平台中枢。按照省供销合作社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联合印发的《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121工程”)建设方案》要求,坚持整合为主、新建为辅,抓好“一中心、两区域、一平台”(即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产地和销地区域网、省级冷链物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落地落实。推动省本级社有企业苏合集团与中国供销冷链物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天合云商与中冷链运营公司开发建设“江苏冷链物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更好连接产地库、销地库。

二是转化系统优势,扩大产地销地仓储。在农产品主产区,发挥全省系统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等平台作用,建设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采取串点连线成网方式,将县域田头仓、移动仓等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连接起来,解决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较低、“缺链”等问题,打通产地区域网。在农产品主销区,用好大型农批市场、冷链物流企业等载体,完善产后预冷、仓储保鲜、低温加工及分拣、包装、配送等功能,打造集约高效、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销地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打通销地区域网。

三是做实项目建设,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围绕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消费市场分布,支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系统冷库库容达55万吨。结合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建设,大力推行“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宅配”“冷链快递+小区智能柜”等新型冷链物流业务。通过产权联合、项目合作、资产对接等方式,集聚全省系统力量,共同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打造新引擎新动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主办单位:常州市供销合作总社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6层 邮编: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360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