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棉花协会对全国10个省份和新疆1781个定点农户进行的植棉面积调查,2023年全国植棉面积为4148.9万亩,同比下降7.6%。关于植棉种植意向下降的原因,相关专家分析认为,籽棉收购价格较低,水费、棉种、农资普遍涨价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棉的积极性。
相比往年,今年的棉花消费市场如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从202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棉花和棉纱价格逐步回升,这为推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国棉花协会预测,2022/23年度,全国棉花消费量为760万吨,较上年度增长4%。
“我国有14亿人口的超大消费规模,市场优势明显。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场景的不断拓展,市场活力进一步恢复,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国内棉纺织市场快速回暖,全产业链运行好于预期,棉花需求有所增加,棉价振荡上行,我国棉纺织市场有望实现持续性恢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副局长、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主要产棉国、国际品牌企业积极主导行业可持续棉花标准,进行规则构建。王建红表示,我国的棉花产业发展同样要考虑如何从棉花的生产源头抓起,降低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提升从业者和消费者经济福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国内棉花纺织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棉花协会早在2021年6月,就联合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共同发起国内首家可持续棉花项目,即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简称:CCSD),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首个可持续棉花标准、认证和评价体系,以“生产可持续棉花、推广可持续棉花”为目标,以“环境友好、品质优良、尊重劳动、全程可追溯”为理念,树立中国可持续棉花品牌形象。
王建红介绍,CCSD启动一年多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2年4月份,中国棉花协会发布了《“中国棉花”可持续生产》团体标准,在9-12月份,CCSD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对120万亩棉田共计17万吨的可持续棉花进行了线上结合线下的审核和认证工作,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性生产、资源与环境保护、质量与可追溯性、职业健康安全福利与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
在他看来,棉花可持续生产体系主要包括可持续生产、资源和环境保护,其中,包括水资源、土壤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在质量可追溯性方面,要减少非棉物质的混入,提升棉花的品质。同时还要考虑到职业健康、安全、福利、社会责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
对于棉花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问题,王建红希望,通过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以及交易市场开展的各项服务和数字化、可追溯系统,能够把整个产业链黏合起来,让产业链上下游变成一种合作关系,增强产业韧性和安全性,避免价格产生大幅波动并受到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