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武志明,江苏省常州市罗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常州市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关键词:科技的手段 合作的形式 绿色的模式
这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夹杂着金灿灿的油菜花,像一条绿毯铺开来,使这一片土地显得更加春意盎然。再等半个月,这些麦苗和油菜将全部覆耕还田。在江苏省常州市罗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常州市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志明的眼里,呈现的是另一派金灿灿水稻丰收的景象。连续几年土地轮休息耕,使他尝到了甜头。冬天种上红花草、油菜等农作物,春节前后还田作为有机肥料,土壤变得更加松软肥沃,这正是他生产的软米供不应求的原因所在。
武志明从事农业规模生产已是10年前的事了。那时,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严重,看着一片片荒芜的土地,他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民以食为天,粮以安为责。”他从农户手中接过几十亩抛荒田,走上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之路。
从几十亩、几百亩到上千亩,武志明一路摸爬滚打,田越种越多,可静下心来,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感。于是,他牵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但是,农业规模生产仅靠自身势单力薄,必须依靠政策扶持和部门帮扶。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并鼓励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适度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后,武志明感到农民团结有力量,合作社才有前景。在金坛区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他在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建设了常州市罗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土地经营为切入点,强化为农服务社会化功能,流转土地1246亩,和498名社员一起打造了集农业生产服务、粮食仓储、稻米加工、品牌农产品营销于一体的新型专业化为农服务组织。目前,罗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常年用工6人,季节性用工10多人。
从生产队到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村里代销店到乡镇供销合作社,再从农民承包土地到抛荒和供销合作社“进城下乡”,武志明感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次契机。他认为,作为现代职业农民,要抢抓政策机遇,跟随时代步伐,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到2019年底,他已拥有中拖、高速插秧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85台(套),农机库面积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多万元。他在满足自身生产需求的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灭茬翻耕、水稻机插、植保、收割、烘干、仓储“一条龙”服务,服务面积3000多亩。
武志明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要坚持“合作兴农、合作兴社”的原则。他围绕智能化配肥,与区农技部门开展合作,通过智能触摸屏快速查阅各基地土壤理化性状,根据种植作物生理需要科学配肥。同时,他与区农资公司合作,对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价格,减少中间环节,为社员节省成本。作为常州市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及金坛区“两废”回收首家试点,2019年,服务中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40多万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此外,他还与茅山竹海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茅山竹海罗村实体店,进行农产品展示销售,并力推农产品网上销售,为农副产品的销售打开了新渠道。据悉,仅罗村坝粉丝每年可销售3000多斤,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在合作社的运作中,武志明非常注重建立与社员的利益联结。合作社通过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招标进行土地流转,流转费每亩800元,每3年递增10%,合作社成员年底享受分红。大户按照合作社配供的品种及规定的要求进行种植,合作社提供农机、农技、农资服务,从种子育秧到收割销售等实现全程“一条龙”服务。2019年,与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的安徽人夏长友承包土地230亩,水稻亩产达1350斤、糯稻亩产达1400斤,净利润20多万元。
武志明坚持“多条腿”走路,发展多种经营。他把目光瞄准整个罗村坝,在现有流转1200多亩土地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土地整治发展水面260亩、苗木80亩、茶园132亩,形成春天以茶叶、河虾为主,夏天以龙虾为主,秋天以稻米和螃蟹为主,冬天以软米加工为主的一年四季循环生产的“产业链”。此外,武志明还非常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注册了大米“泥香”“一粒米”品牌,让合作社的大米有了自己的专属“名片”。
2018年,常州市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农机合作社”。合作社与省科研校所合作,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百亩示范方,实施集中育秧、机械化播种、基质硬盘培养、叠盘暗化、微喷灌溉、集中育秧等,开展专业种植、科学施肥和高效管理,加快了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速度。
2019年,当地水稻市场售价从原先每担150多元跌到115元。武志明通过提高水稻品质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维护了社员的根本利益。
有人称武志明是农民“打工皇帝”,但是武志明却说自己是新时代的“泥腿子”。因为在农忙时,他既是驾驶员,又是搬运工,时刻都与社员们在一起,在农村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为了更好的明天奋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