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记者在常州市邦农果品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看到,一串串葡萄长势十分喜人。该社社长张邦立开心地说:“再过10天左右,这批早熟的‘夏黑’就可上市啦!多亏这大棚,前阵子暴雨天气,葡萄一点都没受到影响。”
几十亩葡萄架都被大棚笼罩着,一眼看不到头。只见“H型架式”的葡萄架整齐有序,葡萄的一根主干从中间分成两根枝蔓向左右两边延伸,结出来的葡萄都是整齐地挂在两边,这种架式是根据人体高度设计而成,优点是便于修剪、干活不累、省工省时,且可在中间施肥,使肥料不易流失,减少浪费和水土污染。张邦立指着葡萄架下面的排水系统说,葡萄长到成熟期,是非常怕水的。一旦连续几天下雨,不但影响葡萄生长,还会发生烂葡萄现象。他告诉记者,去年这个季节,连续半个月下雨,种葡萄的果农没几个赚到钱的。“幸好,我去年年初就架设了这现代化大棚,没受影响,每亩收益在2万元左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说,种了20多年葡萄,就今年的葡萄长势来看,一点都不担心销路。前阵子,一些客商都来跟他提前下订单了。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邦农合作社现有社员20多位,葡萄种植面积达280亩。为了让社员能种上好葡萄,在每年的葡萄苗引种上,张邦立总是先行先试,把引进回来的葡萄苗先在自己的示范园里进行种植试验,发现品种不错后,再找人繁育推广。他说,现在的品种并不像以前听到的顺口溜那样“桃三杏四梨五年”,一般头年栽下,第二年就会有挂果,第三年就是盛果期,速度快得很。
选苗种植问题解决了,但日常栽种环境却至关重要。记者发现,采用全封闭大棚种植葡萄的社员并不多。就邦农合作社而言,也只有20%的种植面积采用这种方法。这是什么原因呢?张邦立坦言,主要是农户的种植思维方式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只考虑眼前的成本投入,没有从长远利益着想。
张邦立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亩地的大棚设施,需投2万多元,而政府每亩补贴7000元,这样核下来,自己每亩地只要投1.5万元。“这是一笔看得见的硬投入,但大棚架可使用10多年,上面的薄膜一般也能用上3-5年。”由此,带来的“软收益”有三块:一是遇到暴雨天气,葡萄生长不受影响,其果品优质、产量丰收;二是施药量减少且不流失,由原来的11次减为4-5次,农药总用量可减少60%-70%。而用的肥料成本也由原来的每亩2500元减至1000元左右;三是按标准的葡萄来论,一粒葡萄约为13克,果品优质,可以卖个好价钱。
这几年,果农在邦农合作社的指导下,采用错峰销售,销售不用愁,且早熟与晚熟葡萄都能卖出好价钱!其葡萄质量优、品相好的,还吸引了苏州、扬州等地批发商、农产品经纪人上门预订,今年的北京客商准备用冷藏车把葡萄运往首都市场销售。“经过2年的葡萄大棚种植,在施肥和管理上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成功经验。”作为果农的领头人,张邦立信心满满地说,今后一定要动员果农,转变种植方式,采用现代化大棚种植,在提高果品、产量的同时,有效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护土壤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