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溧阳市南渡镇,田头一片繁忙。4位机手正在进行无人植保机的试飞训练。
苏南农资公司董事长吴太平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新招的4位机手,目前公司已有10名无人植保机机手。去年,他们投资110多万元,购买了6架无人植保机,与河南农飞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金禾植保有限公司合作,在溧阳市和金坛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及除草统防统治服务,为15家专业合作社的1.1万亩农田提供飞防服务,共计水稻飞防作业面积达5万亩次。
提起无人植保机飞防服务,吴太平一脸无奈地说:“仅去年5万亩次服务面积,就亏了近20万元。”
记者从海清合作社了解到,往年他们给田间打农药,要请二三十人,1个人半小时也只能管1亩地,一连要打上好几天,人工费一般每亩7-8元。去年,他们的3000多亩水稻全部包给了苏南农资公司,每亩服务费10元。但该合作社负责人说:“虽说无人机植保服务费比人工用高压泵迷雾机施肥贵3元,但效率高,且用药量少,施药效果好,最关键的是大热天不要到处急着找人了。”
无人机植保服务怎么会亏本呢?当初定的每亩10元服务费又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吴太平道出了其中缘由。当初定的每亩10元,就是依据人工打1亩8元为基数,再加上无人机油耗和电耗来测算的。哪知道,对1.1万亩农田进行第一次“农飞防”作业后,试行效果非常好,许多种粮大户和合作社都要签约。“这些种粮大户都是公司的老客户,我只得从浙江、深圳‘农飞防’调来无人机,以每亩12元的操作费支付给对方,所有食宿和2元差价均由我们公司承担。这样一来,就亏了。”他说,这亏损的近20万元还是明的。因为病虫害防治不需要天天作业,季节性很强,绝大多数时间机手是空闲的,公司也只能把他们养起来,每人一年工资要6-7万元,把这笔费用算上去,那就亏大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用好机手、提高无人植保机的利用率,苏南农资公司目前正在与茶业合作社洽谈,扩大作业规模和服务时间,想方设法弥补亏损额。尽管这样,吴太平还是说出了心中的两个想法:一是希望能将无人植保机列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名录,以利更多“农飞防”公司增加无人机作业;二是采用“农飞防”服务的农田,政府部门能给予一定的统防统治补贴。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刘洪俊。刘洪俊说,推进农资减量绿色发展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他们将继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提高农资科技创新含量,加大无人机植保飞防等的推广应用力度。至于无人植保机能否列入农机购置贴补范围,供销社正积极与农委等部门沟通,希望能满足“农飞防”公司的实际需求。而“农飞防”农田作业财政贴补问题,他们也收集了江西、海南等地做法,正准备向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交设想及方案,尽力为“农飞防”减轻负担。
|